防疫期間壓力大 求助身心科病人增多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防疫期間壓力大 求助身心科病人增多

2021/06/06
  • 新聞報導
  • 2,175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110

近期台灣疫情爆發,5月中旬起,新冠肺炎的確診與死亡人數節節攀升,也因防疫三級警戒,在避免外出、減少人群互動的政策之下,多了防疫壓力、少了生活的樂趣。

身心暨精神科主任陳彥蓉表示,因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缺乏休閒娛樂和生活壓力的關係,近期因焦慮和失眠的求診人數明顯增加。自從升級三級警戒之後,求助身心科的病患人數約成長5~6%,除了因為擔心疫情、擔憂家人的身心壓力之外,也有因為經濟壓力而前來求診的病人,尤以宜蘭縣內觀光餐飲業者為大宗,因疫情影響生計,壓力頓時增加不少。而身為防疫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倍增,因應工作調度、需執行因防疫而加重的工作項目與警戒態度,也造成私下求助身心科者有增加的趨勢。

另外,因應學生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許多家長的焦慮感上升,除了要長時間監督孩子的課業進展之外,還要兼顧生活與工作,讓許多父母大喊吃不消,尤其是家有過動症孩子的家長,看孩子無法安坐於書桌前或是線上課程進行時,直接玩手遊取代聽課,都使親子間的摩擦驟增,家長備感壓力。

身為防疫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倍增。
身為防疫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工作壓力倍增。

近期求診身心科的病人,主訴症狀常見白天時胸口悶、夜晚失眠、難以入睡、焦慮與鬱悶感增加等。陳彥蓉醫師表示,台灣是近期才進入疫情的三級警戒,但在國際上,其實已有段時日,借鏡其他國家,根據研究,民眾的心理狀態會逐漸從生存焦慮,發展為接納現況,最後發展成可以好好照顧自己與家人,甚至願意多方協助他人與社會的成長階段。

陳醫師建議,若要緩解因疫情而來的壓力,民眾可以從「接納」防疫新生活開始,將戴口罩、勤洗手、減少外出等行為納為日常習慣,學著照顧自己與家人,同時,也減少對防疫新聞的過分關注或是訊息分享,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在無法改變的環境下,照顧自己與家人的身心、發展新的興趣如:烘焙、植栽或居家運動等,並建議經常透過社群軟體與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聯絡、對未來抱持希望等,都是減少焦慮的具體方法。


文章同步刊登於中國時報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