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復健從家開始-談居家復能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中風復健從家開始-談居家復能

2021/08/11
  • 自由時報報導
  • 1,137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218

文/陳建勳物理治療師

60歲林先生是宜蘭人,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他108年底因腦出血中風造成左邊肢體無力、沒有動作,送到醫院住院治療,出院後持續規律到醫院進行復健治療,雖然病人逐漸可自行扶持穩定物轉移位,但仍因平衡問題容易跌倒、無法單獨行走,連離床起身都很吃力。


林先生住透天厝,原本和太太睡在2樓房間,現在只能和主要照顧的小孩睡在1樓房間,這讓林先生很失望,於是家屬申請了長照服務,希望可以經由治療師來到家中,配合家中的真實環境,讓林先生練習獨自安全外出至附近商家購物、散步,甚至獨立上下樓梯。

經過長照中心個管師的評估和轉介,今年三月醫院派遣治療師前往林先生家中進行居家復能活動。醫院復健和居家復能的最大不同,在於可以針對林先生居家日常遇到的困難進行克服與訓練,不再只是針對林先生中風所引起的受傷肢體來誘發訓練,可針對現有肢體功能來設計動作,降低環境中的障礙,讓病人可以做的到更多事。

所以針對林先生在家活動碰到的困難,治療師先從起床的動作開始,教導如何運用家中的道具順利坐起,並且教導一些可以在家自行練習、強化腳力的動作以及跨步出去的技巧。在兩個月6次的居家復能活動以及持續練習後,林先生現已可使用單拐在輕度扶持下,從輪椅站起來緩慢行走,並且能夠打開家門跨出門檻走出去。雖然林先生一直希望可以搬回原本房間就寢,但獨立上下樓梯的目標較遠大,目前仍無法做到,不過在攙扶下練習跨階梯,林先生也可成功爬到二樓了。


總結來說,復能就是在個人有限的「內在能力」下,協助他把「功能性能力」最大化,並應用到他認為重要的生活事物上

復能強調以「改善功能」來提升長輩及家屬的生活品質,而不以「治療再進步」為出發點。也許今日生病造成生活中許多困難,但是可以透過居家復能來提升自我的功能性,降低對照顧需求的依賴,也減輕對家屬的壓力。


文章同步刊登自由時報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