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褥瘡難照顧 新治療+小撇步事半功倍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長輩褥瘡難照顧 新治療+小撇步事半功倍

2019/03/21
  • 林唯農醫師
  • 75,615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08

高齡化社會下,家有長者的家庭愈來愈多,老人家皮膚薄、血液循環差,若在家長期處於同一姿勢臥床、坐輪椅,恐導至俗稱「壓瘡」、「褥瘡」的「壓力性損傷」,未妥善處理更會導致傷口擴大,應透過正確的照護,以及負壓治療、先進敷料等新型輔助治療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不論年齡層,長時間臥床沒有翻身,都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老人家因中風、癱瘓、痴呆或退化,對痛覺不敏感或不好翻身,皮薄關節骨凸處受壓迫久了,血液循環不良便會產生傷口,加上長者營養不良傷口不易癒合,愈趨擴大形成褥瘡,增添後續照顧不易。

家有長者的家庭需留意,臥床長者必須每2小時翻身一次,在翻身時盡量以搬運取代挪移,抬起、放下身軀,減少皮膚與被單間的摩擦。使用軟式床墊或氣墊床取代硬式床墊,也能減少骨凸處壓迫。在骨凸處與床鋪的空隙,可以置放圈型枕墊緩衝,若無枕墊,則可使用一次性手套灌水成水球置放。

以往傷口照護普遍使用藥膏和生理食鹽水沾紗布濕敷,數小時就會濕潤須更換,較為耗時且須無菌操作,但隨治療方式改變,對於不善照護的看謢或年邁病人,更建議使用先進敷料和負壓傷口治療。

針對有慢性傷口的病人,建議尋求傷口照護中心,藉由適當的處置與敷料,讓傷口順利加速癒合。林唯農醫師到南澳居家義診。
針對有慢性傷口的病人,建議尋求傷口照護中心,藉由適當的處置與敷料,讓傷口順利加速癒合。林唯農醫師到南澳居家義診。

先進敷料如泡棉材質敷料、凝膠和人工皮,含藻膠或親水性纖維成分具保濕功能,能吸取傷口滲液、協助清創,幫助組織新生,對於照顧者來說方便省時,也能減少病人換藥疼痛,視情況密集時1天更換一次,後續2至3天甚至一週更換一次即可。

負壓傷口治療則是使用負壓輔助癒合儀,在傷口上裝設泡棉管線與機器吸取滲液,初期會有較明顯的不適感,但傷口癒合速度比起傳統敷料更快速,配合飲食營養均衡,原本需半年以上才能癒合的大傷口,可縮短至3至4個月痊癒。


【小檔案】傷口的「冰山一角」

臨床上常有病人家屬詢問,怎麼皮膚才剛轉黑青色,沒幾天肌肉就受損潰爛?其實,褥瘡的形成,在醫學界中有個有趣的別稱為「冰山一角」(iceberg),因內層肌肉能承受缺氧狀態的時間短,約2小時,外層皮膚能承受時間相對長,約6小時,因此若皮膚已經缺血變色時,往往下層的肌肉已經受損嚴重,概念如同海面上冰山只呈現本體的一小部分,因而得名。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