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常見神經發展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兒童常見神經發展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2021/06/29
  • 李慈瑛職能治療師
  • 4,763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168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甚麼?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俗稱過動兒,是種神經發展疾患,主要與大腦的功能失調有關(腦部前額葉、基底核等),目前尚無精確的病因,但研究發現具有高度的遺傳性。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症狀應在孩子12歲之前出現、持續超過六個月、至少發生於兩種情境以上(如學校、家中),其症狀可能自學齡持續至成人,最後的診斷主要由醫師經由病歷、臨床表徵及行為表現來確定。
  • 主要特徵:不同場合都會出現與年齡不符的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過大與衝動的症狀,造成學業、家庭、人際互動的挫折,例如:
  1. 專注力不足:經常弄丟東西、心不在焉、注意力短暫、缺乏組織能力等。

  2. 過動、衝動:等待輪流有困難、不能遵守遊戲規則、無法長期安靜坐好等。

  • 一般孩童在各年齡於交辦的任務中,約可維持的注意力持續度(僅提供參考):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兩歲:4-6分鐘

四歲:8-12分鐘

六歲:12-18分鐘

八歲:16-24分鐘

十歲:20-30分鐘

十二歲:24-36分鐘

  • 三種類型:
  1. 注意力不集中型:只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症狀。

  2. 過動及衝動型:只有過動及衝動的症狀。

  3. 綜合型:同時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的症狀。


處理與治療

職能治療主要的醫療處置方式包含:(一)行為管理 (二)感覺統合訓練,另外,常需配合親職訓練、課業輔導及日常活動的安排。其他專業治療方式還有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

  • 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理論認為ADHD因腦部問題,常伴有前庭、觸覺、本體覺、動作協調等的功能性障礙,導致其易分心、煩躁與過動,因而建議利用感覺統合訓練,如俯臥滑行、玩沙、草地打滾等,使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壓抑的狀態正常化,而職能治療師會依兒童感覺統合發展的程度來設計活動,給予適當的感覺刺激,幫助大腦進行整合,逐步改善過動分心的症狀。以下提供居家活動調整的參考,其盡量讓孩子覺得好玩有趣,引發自身的動機,能讓孩子更願意專注在多重任務中與克制自己衝動:

123木頭人:可依孩子的能力調整規則難易度,例如:媽媽說123時不能動,且需聽到後面的動作類型才可往前移動,動作類型可從兩種開始再變多,像是阿兵哥爬、兔子跳、鴨子走路等,甚至是兩人以上的合作性動作,需彼此觀察等待與配合他人,並引導其記憶與模仿,給予多元感覺刺激,滿足孩子對感覺的尋求,並遵循規則,適時給予提醒,創造出剛剛好的挑戰。

  • 行為管理:有些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控制力薄弱,用講道理或希望講ㄧ次就能改變的方法是很難達到效果的,需讓他重複經驗其行為的後果,他才會選擇什麼行為該繼續或該停止。
    1. 幫孩子或帶著孩子一同具體列出問題行為:最好確實紀錄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次數、情況,列出這些不良行為使得孩子在環境適應上有哪些障礙。

    2. 列出問題處理的先後順序:可先選出對目前生活影響最大、最容易辦到的行為目標來處理。

    3. 嘗試並使用適合的行為管理策略:行為管理的目的在希望藉由孩子重複體驗行為的後果,選擇保存好習慣,停止不良行為,可採用的方法如:

      • 建立結構化的生活環境、減少外在干擾並給予有效的指令:將家中的生活習慣及環境,把任務複雜性先降低、步驟化(例如:到家時需要先放書包再洗手),並移除不必要的外在刺激(例如:玩具收好才能玩下一個),給予指令時,透過眼神接觸及邀請孩子重述,以確認孩子真正接收並理解指令。

      • 適當地運用獎勵和處罰:透過設定明確的行為後果(獎懲制度)來提升孩子配合的動機,且讓孩子確實了解行為及後果間的連結。例如:利用計分制度,可用貼紙、正字來計分,當累積到一定積分時,給予他們希望的獎勵,其可事先與孩子約定,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一種特權,視孩子個性、年齡而做調整,也可以善用社會性增強物,如:擁抱、微笑等,隨時注意孩子的好行為並立即給予具體的讚美。而當孩子表現不良行為時,需讓孩子為自己的不良行為付出代價,例如:減少遊戲時間、暫時隔離等,像是孩子出現抓人頭髮行為時,要隔離團體五分鐘,而剛開始施行時,需給予適當的目標,避免因太過頻繁的處罰,造成孩子挫折感或不合作。

      • 家中成員、 學校管教一致性:管教不一致都可能導致孩子對規則感到混亂,且可能會鑽漏洞,難以建立好行為,例如:媽媽說吃飯前不可以吃零食,而其他家人也要堅持這個原則。

      • 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像是當孩子出現不適切的行為時,可以採溫和且堅定的語氣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請你坐在這張椅子上,等大家吃完飯就可以離開」,並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增加其配合度。

  •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ADHD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特別是在學齡兒童本身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時,藥物治療可讓兒童改善活動量過高、注意力、自我控制等,須長期服用。但要注意的是,藥效期間是孩子學習其他有效方法或接受教導的最佳時間,若搭配行為介入會有更好的成效。如果孩子可以不用藥也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時,跟醫師討論後,可能可改變用藥方式。
  • 認知行為治療:其為採用行為治療與認知治療的方法,主要在處理孩子的想法與思考方式。此方法主要適用於有足夠認知能力的ADHD兒童,其可教導兒童自我控制與自我管理的技巧,訓練透過自我提醒的方式,處理負面的想法與情緒,以增進其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助於改善其衝動性及人際互動。

參考資料來源:

  •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兒童職能治療學第六版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ADHDT注意力缺陷/過動障礙測驗、DSM-V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本衛教資訊僅提供參考,詳細內容可諮詢專業醫師與治療師

連絡電話:03-953131 分機3312 羅東博愛醫院兒童職能治療室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