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聽力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嬰幼兒聽力

2021/08/10
  • 鄭宗岳聽力師
  • 2,546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212

聽覺障礙泛指耳部功能或聽覺相關神經功能異常,導致聽能部分或完全失去功能,使其無法正常接收聽覺訊息,以至於在語言溝通、學習、人際交流及認知等方面遭遇困難,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而聽覺障礙並非專屬於成年或老年人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損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每年都會新增數百位先天性聽損個案,因此針對嬰幼兒聽力的評估與診斷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而家長也應該知道相關的訊息,以便正確地應對這樣的情況。


先天性聽損意指新生兒出生時就發生的聽能障礙,一般來說可分為基因遺傳及早產、病毒感染、黃疸、缺氧等原因導致的非遺傳性聽損,而其中多數為基因遺傳所致,

且多數父母雙方聽力皆正常,過往早期沒有相關聽力篩檢的規範時,對於先天性聽損的發現,往往要到小孩開始學說話的年紀,家長才會發現似乎小朋友有聽力方面的問題,然而對於聽能的創建來說,已是延遲尋求協助的情況,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台灣在101年起展開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檢,新生兒都需在出生後三個月內完成聽力篩檢,採用自動聽性腦幹反應儀(Aabr)進行篩檢,以便發現聽損並且即早介入。

聽篩未過

當聽力篩檢未通過時,新生兒應在三個月內完成診斷式聽力檢查,用以判斷是否確實有聽損及聽損程度,不同頻率聽損之閾值,以便日後聽能輔具及相關聽能創建課程的介入,檢查一般採用聽性腦幹誘發反應檢查(ABR)執行,其原理與aABR相同,皆是給予聲音刺激後收集神經反應來評估聽覺閾值,但也會配合其他檢查作為輔助,如耳聲傳射檢查(OAE)、鼓室圖檢查等。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聽損分級

輕度

25~40dB

中度

40~55dB

中重度

55~70dB

重度

70~90dB

極重度

>90dB

除此之外,隨著幼兒成長採行為聽力檢查,以便更準確的了解其聽力情況,依年紀可大致分為:

行為觀察聽力檢查(0~6m)

觀察嬰兒對於刺激音的反應,一般常使用語音作為刺激音,得到最小反應閾值,用以與ABR做比較。

視覺增強聽力檢查(6m~3y)

給予視覺刺激作為回饋,每當幼兒轉向刺激音方向時給予視覺增強,以便取得更為準確的聽力閾值

遊戲制約聽力檢查(3y~5y)

採用遊戲方式進行聽檢,以便吸引小孩注意力,檢查一般成人聽檢相近,皆是聽到刺激音,做出指定反應。


聽篩通過

新生兒聽篩通過並不代表新生兒的聽力就無須擔心,除了聽篩偽陰性以外,聽力可能會因各種原因受損,比如說晚發性聽損、藥物,或者一些耳部疾病,都會造成聽力損失。 且如果為聽損高風險族群更應特別注意小孩聽力,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依據新生兒手冊中的簡易聽覺發展量表或相關資訊來評估小孩聽力,如果察覺其對於聲音反應不佳,應盡快到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聽能創建  

依據研究實務證實,先天性聽力損失建議在六個月大之前完成聽覺輔具選配,並且開始聽能創建課程,以便把握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如能及時給予相關的醫療及輔具協助,先天性聽損幼兒是能夠有機會有正常的語言發展, 因此目前主要宣導1、3、6原則,在出生一個月內完成篩檢,三個月內完成確診,並且在六個月內開始聽能創建的介入,以將聽損對於小孩的影響降至最低,目前聽能相關機構主要有雅文、婦聯會及各基金會,其相關資訊皆可在醫院或網路上取得,一般來說醫師在確診聽損後,便會協助轉介並提供可使用的相關社福資訊。


【輔具】

  • 助聽器:其原理為麥克風接收聲音,經過聲音處理後,由擴音器將聲音放大輸出,依據大小、功能可以分為數種,但針對小孩建議為耳掛型助聽器,相對來說容易使用及維護,且配合耳模固定性較佳,選配助聽器需要定時評估聽力,以便能正確地配合聽損程度,以免有增益不足或過度的問題。

  • 電子耳:當助聽器無法提供足夠效益時,電子耳為可能的選項,與助聽器不同,電子耳以植入耳蝸的電極給予刺激產生聽覺反應,由於需要手術,因此需要經過專業團隊評估,並明白其風險。

  • 兒童聽力損失:常見原因為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兒童因為耳咽管相較成人更為水平且較短,更容易發生中耳炎,常見症狀為耳痛、聽力變差、耳朵有分泌物等,如有疏忽將造成傳導性聽障,但幼童表達力不足,常常只呈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較慢等症狀,不容易被家長或老師發現,依據研究約70%的幼童曾有過中耳炎。

目前多數縣市針對學齡前兒童有安排聽力篩檢,會在各地幼兒園進行篩檢,如果篩檢不通過,家長須帶小孩到有標準聽力檢測之醫院複診。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