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經顱磁刺激簡介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重複經顱磁刺激簡介

2021/08/10
  • 童俊欽物理治療師
  • 3,745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215

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一種非侵入性電刺激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在目標大腦皮質區域產生電流,造成神經細胞去極化,隨後產生目標動作,能刺激大腦皮質及周邊神經。

在1985年首次由Anthony Barker提出使用,利用感應線圈(coil),將探頭置放於特定刺激部位,以磁刺激的方式產生感應電流,以達到刺激大腦皮質及其相關功能的作用,有別於經顱電刺激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並不會產生疼痛。


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在不同的頻率組合中可以改變大腦皮質的活性及相對應功能,例如:腦區相對應的動作、雙側大腦間的神經連結性及雙側大腦間的平衡;目前研究顯示,低頻(1Hz)的重複經顱磁刺激(LF-rTMS),有抑制大腦活性的作用,高頻(>5Hz)的重複經顱磁刺激(HF-rTMS),有促進大腦活性的作用。


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最早開始應用在治療情緒及大腦高階問題的個案身上,如憂鬱症、失眠,因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以增加或是減少目標腦區的活性,進而達到大腦各區之間的平衡,加上非侵入性的特點,研究已證實治療憂鬱症病人有顯著成效;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對於中風及巴金森氐症等運動能力受損的個案也有不錯的成效,利用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促進或抑制大腦運動皮質的活性後,立即搭配傳統的運動治療訓練,可以改善中風個案的行走速度與功能、上肢活動功能、提升平衡能力。


近幾年Lefaucheur J.P. 等學者提出在亞急性中風個案中使用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有相當不錯之療效,首先以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10到15分鐘後再搭配30到45分鐘傳統上肢復健治療,在15~20次治療後可以增加上肢活動功能及改變雙側大腦活性進而增加動作並可以維持療效至少3個月;

接著以較深層及強度較強的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15分鐘後再搭配45分鐘傳統下肢行走訓練,在15次治療後可以增加下肢動作能力、姿勢及行走表現;由以上資料可以知道重複經顱磁刺激 (rTMS)搭配傳統復健訓練,可提升上下肢之活動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行走表現。


Lefaucheur JP, Aleman A, Baeken C, Benninger DH, Brunelin J, Di Lazzaro V, et al.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n the therapeutic us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n update (2014-2018). Clin Neurophysiol. 2020 Feb;131(2):474-528.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