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師吳淑娟:五個秘訣,養出聰明寶寶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兒科醫師吳淑娟:五個秘訣,養出聰明寶寶

2021/10/13
  • 吳淑娟醫師
  • 817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296

父母親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為寶寶打造一個充滿支持的,及適當的外界刺激環境,來促進寶寶健康地發展,並且學習培養寶寶社交和情感技巧,為日後的成長學習歷程奠立良好基礎。

父母親都希望孩子能快樂健康成長。不僅如此,大部分家長也希望能有方式讓寶寶大腦發展好,變得更聰明。


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的進步,許多學者對嬰幼兒腦部發展的祕密都很有興趣。學者的研究指出,寶寶出生後家長就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刺激活動來促進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並準備學習的孩子的大腦發展。更棒的是,這些早期介入的刺激活動都很簡單,且可以免除將來孩子接觸3C的機會!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有一群醫師也致力於以腦科學造影來觀察嬰幼兒腦部發展,他們建議父母親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為寶寶打造一個充滿支持的,及適當的外界刺激環境,來促進寶寶健康地發展,並且學習培養寶寶社交和情感技巧,為日後的成長學習歷程奠立良好基礎。

AAP建議家長可以在日常活動中使用“5R的早期教育”和寶寶互動,所謂5R是指:

  1. READ,讓共讀成為日常有趣的家庭活動。AAP認為,儘早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展,為孩子建立影響終身的語言能力,讀寫能力和社交情感技能。家長永遠不用擔心孩子太小聽不懂,只要家長開始朗讀故事給寶寶聽,就開始在為寶寶建構語言能力,識字能力和想像力的基礎。

  1. RHYME,經常唱唸有韻文的童謠給寶寶聽,和寶寶玩耍,講話,唱歌和擁抱。AAP鼓勵父母從寶寶出生開始就多和寶寶講話唱歌,並且可以多選擇有押韻的童謠或故事,增加語言的趣味。醫師也建議家長常陪孩子玩遊戲來滿足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發展里程碑所需。可以玩甚麼呢?方法都很簡單,根據孩子的年齡來設計,例如可以與他們討論在家裡,出門購物或旅行中看到的人事物,參加有品質的早期教育活動,花時間陪孩子參觀兒童博物館或當地圖書館,並盡情享受共讀的時間。

  1. ​​​​​​​ROUTINES,為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常規,例如用餐,玩耍和睡眠時間。AAP認為,為孩子建立生活常規可以幫助孩子知道甚麼時候該做甚麼事情,情緒能夠較穩定。例如,睡覺前養成刷牙–>聽故事–>睡覺的睡眠儀式,就是讓孩子能安穩入睡的一種好方法。此外兒科雜誌上曾發表一項研究,顯示每周至少全家一起共進晚餐三次的話,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幫助。

  1. REWARD,獎勵孩子每天的努力(尤其是為實現目標而努力,例如幫助他人)。

看到孩子有好表現時,要稱讚孩子!

得到親近的大人的讚美對孩子而言,是很有力道的獎勵。家長可以和兒科醫生討論如何塑造和管理孩子的行為,為良好的行為建立模式,並藉由正向的管教技巧來增強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從而加強孩子的正向行為。AAP特別提醒家長,要記得孩子的社交能力,同儕關係,情感發展和適當的行為等能力,與學業成就同樣重要。


  1. RELATIONSHIPS,家庭間要維持一致性的教養態度,以及相互尊重的關係。

生活中若有不良的生活經驗會降低孩子在學校的學業成就,而牢固的親子關係則有助於防止不良的童年經驗和創傷後帶來的長期影響。當家長努力向孩子傳授健康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明智地選擇朋友時,請不要忘記以身作則為孩子建立榜樣。家長自己要和家人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並花時間與他人建立緊密的友誼,不要光說不練。


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儘管家長似乎很容易聽信商業廣告宣稱早期教育商品或3C產品對兒童發展的各種好處。

但美國兒科醫學會給家長的強烈建議是,對於孩子來說,達到他或她的下一個發展里程碑不須要靠玩具來刺激,也沒有一種3C App可以教孩子學會閱讀。寶寶需要的很簡單,就是面對面的互動以及穩定的成長環境。只要經常唸故事給孩子聽,多唸唱有韻文的童謠和陪伴寶寶玩,為孩子建立生活常規,適時給予獎勵和建立良好家人關係,這些是每位家長都有能力為孩子準備未來成功學習的第一步。


醫起育兒網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