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心臟破洞?先天性心臟病 竟成年才發現?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懶人包】心臟破洞?先天性心臟病 竟成年才發現?

2021/11/24
  • 徐仁德醫師
  • 219,571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342

” 即便是先天性心臟病,還是有未被診斷的患者 ”

過去本院曾經有78歲年邁婦人、58歲中年退伍軍人等,

因容易喘、胸悶症狀就醫才發現心臟破洞(心房中膈缺損,ASD),近期更有無症狀患者年約30歲,

因後頸不適掛博愛醫院骨科門診,經醫師轉介才意外發現罹患此先天性心臟病,這種過去因為新生兒時期未篩檢出的患者還不少見。
我們把心臟想像是一間房子有四個房間,分別以心房中膈這面牆分隔左、右心房,

下方則由心室中膈間隔開左、右心室,心房中膈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心房中膈有破洞,

導致原本各自在自己的腔室內循環運作的血液,穿過破洞由左心房流到了右心房。

心房中膈缺損的患者,在台灣發生率約 1/1500,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


” 心房破洞事小 久未處置變大事 ”

心臟如同工廠一般有一定的運作規章,左心負責身體大部分的血液運輸,右心則負責輸送缺氧血到肺部,

若間隔腔室的心房中膈破洞,在左心房裡部分的充氧血會循著破洞沖到右心房,右心房原本僅負責缺氧血運送,

多了左心房意外流過來充氧血,只好一起輸送到肺部,

如此一來右心的工作量增加了,經年累月便,右心負荷過大,造成右心肥大,嚴重可能造成肺動脈高壓的風險。

過去也有少數患者不明原因中風,後來發現有些血栓可能經由破洞,隨著血液送往全身,血栓進入腦部,進而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另外,若患者懷孕,孕期因供應胎兒營養,心臟血流量增加,也可能造成肺動脈高壓危險。

註:心臟分左心及右心,左心房與左心室合稱為左心,右心室及右心房為右心。


” 循序漸進做診斷 揪出病症並不難 ”

當患者日常活動時出現很喘、胸悶,求助醫師的時候,通常已有明顯病態可被診斷出來。

經醫師初步聽診若發現收縮和舒張期有心雜音,將進一步透過胸部X光檢查,可顯示心臟的大小和形狀,檢查是否右心擴大、肺動脈突出,

或是利用心臟超音波,可評估心臟腔室、心臟收縮、舒張功能以及血流方向等,

也能藉由心電圖收集心臟發出電波,判讀右心室舒張期是否負荷過重,

若確定為心房中膈缺損,醫師則會依病人缺損位置及大小給予專業處置。


” 微創心房中膈關閉術 傷口小恢復快 ”

心房中膈缺損面積若小於8mm以下的病患,有可能自然閉合,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暫緩介入治療。
過去這類疾病須進行傳統開心手術,傷口大,病人較不舒服,

目前大部分第二型心房中膈缺損的病人,以心導管進行心房中膈缺損關閉器來治療,是一種較為簡便且安全主流的治療方式。

註:心房中膈缺損分成四型,依破洞位置不同,而有不同名稱,以第二型最常見。


心房中膈修補使用的關閉器是編織狀的鎳鈦合金製成的,被壓縮在心導管內,導管由病人大腿內側腹股溝穿入,

在經食道超音波的輔助下,慢慢傳送到缺損位置,確認閉合後取出導管即完成術式。

關閉器對身體而言屬於體內的外來物,較容易產生血栓,必須服用低劑量阿斯匹林六個月,

一個月後,心臟內膜組織將慢慢包覆關閉器後,將終身成為身體的一部分,不需要再取出來,出院後定時回診追蹤即可。


手術完成住院一周以內,可出院正常活動,術後除照顧傷口外,一個月內,避免從事激烈運動或外力碰撞等,

另外,定期回診追蹤,讓醫師檢查關閉器是否脫落,心臟組織是否完整包覆關閉器,

以及評估右心壓力是否下降等,大約追蹤一年,大部分病人都能回復正常人的生活。


心房中膈關閉術在2019年由羅東博愛醫院徐仁德醫師受訓後引進,本院也長期與林口長庚醫院跨院技術交流,

目前已成功完成十例,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團隊未來仍將持續努力,

提供宜蘭地區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在地治療需求,守護宜蘭鄉親的健康。


相關議題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