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症候群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腎病症候群

2022/04/14
  • 陳盈靜醫師/審稿 謝錦桐醫師
  • 4,717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489

參考案例:

媽媽發現五歲的兒子最近尿液總是有很多泡泡,許久也不消;之後發現他的眼皮開始浮腫,再過一陣子甚至連下肢也開始水腫起來。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就醫,經過檢查,確認孩子罹患了腎病症候群。

  • 腎病症候群簡介

腎臟的腎絲球負責過濾尿液。若是腎絲球遭到破壞導致通透性增加,會使血中的蛋白質從尿液中流失。當流失的蛋白質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腎病症候群。流失的蛋白質最主要是白蛋白,但也包括其他蛋白例如免疫球蛋白。

腎病症候群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蛋白尿。若有蛋白尿時,我們會發現小孩的尿中有許久不消的細緻泡泡。其他比較常見的症狀包含水腫,尤其是下肢或是眼周水腫,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陰囊水腫、腹水、胸水。血液檢查可以發現白蛋白下降以及高血脂。某些病人甚至可能合併腎功能下降。

  • 腎病症候群的成因

腎病症候群最常導因於腎臟本身的病理變化。在兒童,最常見造成腎病症候群的病理變化是微小腎絲球疾病,這個疾病對於藥物治療效果很好。年紀超過十歲以上的腎病症候群比較可能是其他病理變化造成,例如膜性腎病變或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這些疾病對藥物治療反應比較差,有些病人甚至有可能進展到必須洗腎。其他可能造成腎病症候群的病因包括基因的問題、自體免疫疾病、感染症(例如: B或C型肝炎)等。

  • 檢查

若小孩有上述症狀,建議帶到醫院做詳細檢查。醫生會先了解家族是否有相關病史,並安排尿液檢測及抽血檢查,主要看是否有蛋白尿、血中白蛋白是否降低、膽固醇是否升高、是否有影響到腎功能以及有無合併其他可能造成腎病症候群的疾病。

若病人對初步治療效果不佳,或是經醫師判斷可能有其他原因造成腎病症候群,也可能需要做腎臟切片進一步檢查。若是家中有家族史的話,也可能會安排基因檢測。

  • 治療

治療一般以類固醇為主,通常會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一個月後再逐漸減藥,整個療程可能要好幾個月的時間。若在治療過程中有復發,則可能需要依照病情調整類固醇的劑量。有少部分病人對於類固醇治療一直無效或是一直復發,此時就可能需要加上其他免疫抑制劑一起治療。對於這些反應不佳的病人,及早做腎臟切片確定病因是必要的。

  • 預後

兒童腎病症候群病人中,為數最多的是微小腎絲球疾病的病人,他們對於類固醇治療效果很好,且治療完成後大部分都不會合併腎功能損傷。但要注意的是,此疾病復發率很高,所以可能在幼年時期一直復發,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復發率會逐漸下降。

有些人的腎病症候群是由預後不佳的病理變化導致,他們對於類固醇治療可能反應較差,甚至有可能會演變成腎衰竭。所以家中的小孩若是有相關症狀,建議趕快帶到醫院做檢查及評估喔!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