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30歲男性,本身有遺傳性多囊腎疾病,但因仗勢年輕及工作忙碌,長期忽略注意自己的健康及飲食,交際應酬時也總是重口味飲食。
2020年7月某天,他開始發現只是稍微活動就喘且體重變重(104公斤),雙腿也嚴重水腫,就醫住院時,測量心衰竭指數,竟高達10,674,心臟左心室功能也只剩25.5%,當下即確診為心衰竭病人。所謂心臟衰竭,泛指心臟的收縮或舒張功能出現問題,使心臟無法有效維持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因而可能導致容易疲勞、走路活動就會喘、下肢水腫、平躺時喘的症狀加劇等情形。若病情持續惡化且未即時治療,甚至可能發生急性肺水腫、呼吸衰竭及死亡的風險。再加上有遺傳性多囊腎疾病,多囊腎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進展,腎功能會逐漸下降,若疏於治療,會誘發高血壓,甚至導致主動脈剝離等重症風險。
此次確診心衰竭,讓他開始警覺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除了開始接受醫院的心肺復健治療之外,他也開始規律運動,並依心衰竭照護團隊的建議,都以低鈉、低油的方式為自己烹調三餐。一般來說,心衰竭病人的照護,需要長期藥物、飲食與復健運動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讓病人穩定回歸正常生活,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2021年1月,黃先生再次追蹤心衰竭指數,已降至254,左心室收縮功能也已回復至54.4%,並且體重維持在90-95公斤,喘及水腫的症狀都大幅改善,也因為心臟功能改善,他開始能持續在腎臟科進行多囊腎治療。但只要他應酬一多、飲食稍不節制,下肢就會又開始水腫、腎功能指數也會飆高,導致很多治療中的藥物無法使用。
例如:服用多囊腎的藥物需大量喝水,但若有心衰竭症狀的病人,飲食中卻需要限制水分補給,因此若黃先生想要順利為多囊腎的病規律服藥,就必須透過飲食與健康作息來避免心衰竭指數上升。
多囊腎又稱為自體顯性多囊腎疾病,為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平均發生率為千分之一,過往,多囊腎病人沒有直接有效的藥物可提供治療,病人約於50多歲就必須洗腎度日,直到日本研發的新藥上市,台灣2019年7月也正式開放健保給付,對象為18至50歲、腎功能已中度受損的病人。
為避免心衰竭威脅生命,呼籲多囊腎病人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除了控制飲食、規律運動與正常作息之外,也要規律服藥,並且定時回診追蹤病情,以將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