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結石預防 飲水量相當重要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尿路結石預防 飲水量相當重要

2022/10/04
  • 林弋筑醫師
  • 1,105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666

人的腎臟會過濾血液中的代謝物與水分,並形成尿液,但若尿液濃度太高,則會形成結晶、進而導致結石生成。泌尿道結石會出現的位置包含:腎臟、膀胱、輸尿管與尿道,其中泌尿科門診最常見的是腎臟結石與輸尿管結石的患者。

因為腎臟會過濾人體的血液,所以結石起初於腎臟形成。腎結石一般不太會引起疼痛,但若阻塞到輸尿管,造成尿液累積在腎臟形成腎積水,疼痛即會發生。常見的結石症狀如:嚴重腰痛,可能是後腰或側腰,也可能造成肚子、下腹部或生殖器疼痛(男性睪丸或女性會陰部),且當結石與泌尿道摩擦時,會造成血尿,有些病人還會因結石影響腸胃功能,造成食慾不好、噁心或嘔吐的情況;若持續忽略症狀,當尿路結石阻塞嚴重時,還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與發燒症狀。

每個患者體內結石的大小、數量、年齡與風險因子都不同,結石的治療計畫因人而異,必須量身打造。若結石體積小於0.5公分,自行排出的機會大約七成以上;可以建議病人透過大量喝水,輔以放鬆輸尿管與止痛的藥物治療,嘗試將結石自行排除。若不考慮侵入性手術,也可透過非侵入式的體外震波打碎體內的結石,增加結石排出機會。

若還是無法順利排除結石,則可以考慮以內視鏡方式如:輸尿管鏡或是新型的軟式輸尿管鏡,取出結石。雖為侵入性手術,但因為從尿道進入所以並無傷口,手術時間約一至二小時即可完成,出血量極少,疼痛感低、復原速度快,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為現在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治療的主流。

許多患者會詢問結石生成與飲食的關聯性,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尿液濃度;例如炎熱的夏天或高溫環境中,水分攝取減少、汗水流失增加,容易使尿液濃度上升,就比較容易產生結石。結石有許多成分,其中大約八成與鈣質有關,如磷酸鈣、草酸鈣等,另外兩成則包含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或是因遺傳疾病,使蛋白質代謝有缺陷而形成結石。

手術取出的結石,可以進行結石分析,以幫助病患從平日飲食中,更有效地預防結石。若是草酸鈣結石,會建議病人除了多喝水之外,咖啡或茶的攝取要減量;若是尿酸結石,則要避免食用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鮮、豆類、動物內臟,且病人大多本身有痛風病史,建議以藥物控制尿酸濃度。

結石的好發年齡為40歲至60歲,依據統計,發生過結石的病人,大約有50%病人10年內會在復發、有75%病人20年內會再復發。平日預防結石,主要還是要多喝水,一天至少攝取2,000至2,500c.c,但若經常處於高溫工作環境、流汗量較大,則建議適量增加平均飲水量,若當日飲水足夠,小便的顏色會較清淡,反之顏色較深。此外,除了多喝水之外,也建議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質與鹽分。


腎結石治療方式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治療方式

軟式輸尿管鏡

體外震波碎石術

經皮穿腎碎石

手術風險與限制

1.風險低
2.各族群皆適用

1.風險低
2.結石較大不適合
3.服用抗凝血患者、孕婦、太豐滿者不適合
4.術後需大量喝水排出碎石。

1.有術後出血與感染的風險。
2.服用抗凝血患者不適合。

適用結石大小

< 3cm

適合單顆或較小的結石,約0.5~1cm

> 2cm

結石清除

視結石大小,約1-2次

視結石大小,有時需2~3次

視結石大小,約1-2次

傷口

無(由尿道進入)

無(體外震石)

手術時間

1-2小時

30-40分鐘

1-2小時

住院天數

1~3天

免住院

5~10天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