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陳小姐,3年前因乳癌化療提早停經,後來在浴室滑倒造成手臂骨折,才發現自己竟已經「骨質疏鬆」。台灣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合作調查發現,乳癌康復者骨質疏鬆盛行率幾乎是同齡女性的2倍,50歲以上乳癌康復者中,有高達4成有骨質疏鬆、骨質流失等問題。
乳癌是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每年新增超過1萬5千名乳癌患者。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指出,乳癌的治療日益進步,長期存活的康復者愈來愈多,伴隨治療而來的長期身心影響,成為乳癌康復者與臨床醫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說,對於康復者生活品質調查發現,不少康復者有關節疼痛等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乳癌康復者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與發生情形,乳癌防治基金會與羅東博愛醫院於今年3、4月間,針對固定於門診追蹤的康復者進行「乳癌患者骨質疏鬆症調查」。
最新調查顯示,近4成(38%)患者因乳癌治療提早停經,約五成(54.4%)有治療中檢測骨密度,其中16.7%有骨質疏鬆、17.7%有骨質流失;其中,50歲以上康復者有近2成(19%)骨質疏鬆、21%骨質流失。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黃兆山表示,一般骨鬆無症狀,但可觀察身高是否有變矮4公分、不明原因駝背現象、疼痛感等3大警訊。如果是因為跌倒,導致腰椎骨折、大腿骨折等也是嚴重骨折的現象。這些人要積極治療,若未接受骨鬆治療,發生骨折的機率高達2至3倍。
張金堅說,乳癌康復者應持續掌握骨密度狀況,除了從飲食、運動著手減少骨質流失;一旦有骨質疏鬆,必要時應積極治療。如此一來,除了可以減少背痛等骨鬆症狀,避免與骨轉移症狀混淆,同時也能積極預防骨折。
預防骨鬆除了積極治療外,台北榮總營養師舒宜芳建議,飲食除了須補足合成骨質所需的原料像是鈣、維生素D與鎂;還要增加促進合成骨質的食物,如大豆異黃酮、蛋白質與維生素C等。同時還要減少會促進骨質流失的食物,像是高磷食物、高鹽分食物以及酒精與咖啡因等。除此之外,建議搭配適當的運動,促進骨質吸收合成,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新聞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