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好發於中年男性,一旦罹癌對家庭影響甚鉅。羅東博愛醫院長期關注頭頸癌防治,今年在7/27「世界抗頭頸癌日」前夕,院方宣布每年將投入50萬,提供弱勢家庭癌友充足的營養補給品,盼此善舉能舒緩癌友部分經濟壓力,給予癌友抗癌的勇氣。
頭頸癌泛指腦部以下,鎖骨以上的頭部五官區及頸部出現的癌症,好發順序依序為口腔、甲狀腺、口咽、鼻咽、下咽、喉、唾液腺、鼻竇鼻腔和耳部癌症。為建立正確的癌症防治觀念、杜絕易致癌的不良生活習慣,國際頭頸部腫瘤聯盟將每年7月27日訂為「世界抗頭頸癌日」。
顧家不願治療! 羅東博愛醫院每年50萬助癌友
頭頸癌發生率在所有癌症中佔13.14%,其中又以口腔癌為大宗,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臺灣每年逾8千人罹患口腔癌,平均每天約有23人新診斷為口腔癌,患者中9成為男性,其中逾8成有吸菸行為,7成有嚼檳榔行為,超過5成的患者有吸菸且嚼檳榔。
因工作環境與不良生活習慣使然,罹患頭頸癌的病人以中年男性居多,但此族群普遍對頭頸癌認知度不足,罹癌者面對後續治療經常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可能為顧及家庭生計而做出放棄治療的決定。
羅東博愛醫院每年平均新診斷頭頸癌病例達90-100人,其中約1/3為低收入戶或藍領階層。有感家庭中的「爸爸」罹癌,可能讓家庭頓失經濟來源,醫療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今年起啟動「頭頸部癌症公益營養品補助計畫」,每年投入50萬元,補助弱勢家庭的癌友添購合適的營養品。
來院就診的癌友積極配合治療計畫,則可提出申請,家庭狀況經社工師確認後,即可獲得化療期間最需要的左旋麩醯胺酸等公益營養品補助。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化療期間遵循醫囑補充適當的營養品,能有效減輕因化療所產生的口腔黏膜破損、腹瀉及手腳麻木等副作用症狀。院方期盼透過公益營養品補貼,將社會支持傳遞到癌友個人與家庭手中,與癌友一同攜手抗癌。
醫師前進工地 揪出多例早期癌
羅東博愛醫院頭頸癌團隊召集人柯政郁教授表示,頭頸癌共分8種,大多都能透過目視檢查與觸診判別,早期癌治療接近100%都能痊癒。長遠來看,甚至比慢性病治療更簡單。
為此,羅東博愛醫院自108年起即開始挺進宜蘭縣內工地、勞力密集場所,配合工地在上工前或休息時間,免費為有抽菸、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工人,提供口腔黏膜檢查及菸檳健康危害防制宣導。目前篩檢人次已破百名,精準揪出近15名陽性個案。
柯政郁教授呼籲,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只能預防頭頸癌,更能逆轉許多心血管等慢性病的生成。除了拒絕菸酒檳等成癮物質外,也應將定期檢查納入個人生活習慣中,提早揪出癌症,是頭頸癌治療極為重要的一步。
柯政郁教授呼籲,除了拒絕菸酒檳等成癮物質外,也應將定期檢查納入個人生活習慣中,提早揪出癌症,是頭頸癌治療極為重要的一步。
羅東博愛醫院自108年起即開始挺進宜蘭縣內工地、勞力密集場所,免費為有抽菸、嚼檳榔或已戒檳榔的工人,提供口腔黏膜檢查及菸檳健康危害防制宣導。
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