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眼科 黃培維主治醫師
您是否擔心視力在不知不覺中流失?青光眼,這個被稱為「視力小偷」的眼疾,正悄悄地威脅著我們的視力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的第二大主因。在台灣,約有 50 萬人罹患青光眼,且每年以 8% 的速度持續增加。更令人擔憂的是,青光眼的發生率逐年攀升,並呈現年輕化趨勢。
青光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往往在病情惡化、甚至面臨失明時才察覺。因此,「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防治青光眼的關鍵!
為了提升全球對青光眼的關注,世界青光眼學會與世界青光眼病友會聯合發起國際宣導行動,將每年 3 月的第二週訂為「世界青光眼周」,2025 年的活動日期為 3 月 3 日至 9 日。

青光眼的危險因子:你是高風險族群嗎?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青光眼的「VIP候選人」?
以下 7 大危險因子,符合越多,風險越高!
- 眼壓偏高(>21mmHg):眼壓過高會對視神經造成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視神經損傷。
- 年齡超過 40 歲:隨著年齡增長,青光眼的發生率也會增加。
- 青光眼家族史:若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罹患青光眼的風險也會提高。
- 高度近視或遠視:高度近視或遠視患者,眼球結構可能較為脆弱,容易受到眼壓影響。
- 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癲癇或精神科藥物:這些藥物可能影響眼壓,增加青光眼風險。
- 全身性慢性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偏頭痛等慢性病可能影響眼部血液循環。
- 眼科疾病:曾有眼內發炎、眼部外傷或眼科手術史,這些狀況可能導致眼部結構受損。

青光眼的症狀有哪些?如何辨識早期警訊?
青光眼的可怕之處在於,80%的患者在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別掉以輕心,留意以下警訊,及早發現青光眼的蛛絲馬跡:
夜間視力減退:晚上開車時,是否覺得路標變得模糊難辨?
視野逐漸縮小:感覺周圍的景象被隱形的剪刀「剪掉」,視線範圍越來越窄?
彩虹圈現象:看到燈光周圍有彩虹圈圍繞?

青光眼的四大類型,你了解嗎?
青光眼主要分為以下四大類型:
原發性隅角開放型青光眼:病程緩慢,可能已損害視神經但無自覺症狀。
原發性隅角閉鎖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時,眼壓飆升導致劇烈頭痛、噁心、視力模糊。
虹彩炎性青光眼:由自體免疫系統引起的眼內發炎,導致眼睛紅腫、畏光、視力模糊。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見於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眼壓可能突然飆升,甚至短時間內導致失明。

如何診斷青光眼?這些檢查千萬別忽略!
定期眼科檢查是及早發現青光眼的最佳方式。建議 40 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科篩檢!
青光眼的篩檢方式包括:
眼壓檢查:測量眼球內部的壓力,正常範圍為 21mmHg 以下。
視神經檢查:檢查視神經的健康狀況,評估是否有損傷。
視野檢查:評估視野範圍是否缺損,及早發現青光眼的徵兆。

青光眼的治療方法:如何控制病情?
青光眼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控制病情,延緩視力惡化:
1.藥物治療:
- 主要透過單一藥物或是合併 2-3 種藥物治療,務必遵從醫囑使用,勿隨便停藥。
- 部分藥物可能會導致眼睛刺痛、睫毛變長或影響心跳,若有不適請告知醫師。
2. 雷射治療(門診即可完成):
- 透過雷射打通眼內排水通道,降低眼壓,預防眼壓急劇上升。
- 治療時間短、恢復效果佳。
3. 手術治療:
- 小樑網切除術:移除部分小樑網組織,幫助房水排出,降低眼壓。
- 微創手術:置入迷你引流管,傷口小、恢復快。
- 微脈衝睫狀體青光眼雷射:為新型的青光眼治療方式,減少熱傳導效應,可降低不必要的組織破壞,副作用少、恢復快,用於重度、藥物無法控制之青光眼。「羅東博愛醫院為宜蘭唯一引進「微脈衝睫狀體青光眼雷射」,相較於傳統雷射,更能保存視力,提供青光眼治療的最佳選擇。

如何降低青光眼風險?
以下幾個方法:
定期眼科檢查:40 歲以上民眾,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眼科檢查。
避免長時間用眼:使用 30 分鐘電腦後,休息 10 分鐘。
控制慢性病:積極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助於降低青光眼風險。
均衡飲食:避免高鹽、高糖、高脂肪食物。
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別讓青光眼偷走您的視力!立即預約羅東博愛醫院眼科檢查,及早發現青光眼,守護您的視力健康!
青光眼是「無聲的視力小偷」,但你可以搶先一步! 青光眼是一種不可逆的眼疾,但透過定期檢查、藥物治療、雷射或手術,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確保視力健康,不讓世界變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