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能延長癌後壽命?來自腫瘤科醫師的真實觀察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運動能延長癌後壽命?來自腫瘤科醫師的真實觀察

2025/06/05
  • 吳思遠 教授
  • 634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2777

/吳思遠 教授

—大腸癌版《我們與癌的距離》,從「化療結束」走向人生下半場

各位朋友,請你想像一下:你剛打完一場硬仗——歷經大腸癌手術與化療,終於撐過來了。這時候,醫師拍拍你的肩膀說:「欸,要不要開始運動一下?」

什麼?不是該休養生息、補補身體嗎?為什麼還要去「跑步」?

這可不是開玩笑,而是有臨床證據支持的醫學建議——今天就讓我以一名腫瘤治療教授的視角,帶你了解一項讓癌友「活得更久」的關鍵研究:CHALLENGE 計畫。


 

癌後運動 vs 癌症復發:到底有沒有幫助?

過去我們在門診觀察發現,有運動習慣的病人,似乎復發率較低、生活品質也較好。但這到底是因為他們比較健康才運動?還是運動本身真的有幫助?

為了解答這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加拿大研究團隊展開了一場真槍實彈的實驗:CHALLENGE 臨床試驗。

889位癌友參加人生健身大挑戰

研究找來了 889 位剛完成手術+化療的大腸癌病友,隨機分為兩組:

  • 運動組:每週增加至少 10 個 MET 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換算下來就是快走三到四次、每次約 45 分鐘。每兩週還有專業教練追蹤與調整訓練。
  • 健康教育組:則接受常規衛教,但不特別安排運動介入。
     

怎麼知道你真的有動?研究非常嚴謹

這不是紙上談兵,研究設計非常細膩,確保每位參與者都真的有運動,方法包括:

  1. 運動問卷填寫:每半年提交一次運動日誌。
  2. 體能測試:包括跑步機心肺耐力測試、6 分鐘步行測驗。
  3. 最大攝氧量(VO₂ max)追蹤:評估心肺進步狀況。

 

3年後結果揭曉:運動真的有差!

經過長達三年的追蹤後,這項研究結果非常令人振奮:

  • 無病存活期提高 6.4%:代表癌症復發或死亡的機率顯著下降。
  • 整體存活率提升 7.1%:換句話說,「你會活得更久」。
  • 身體功能明顯改善:包括自評體能、心肺耐力、肌力等都優於對照組。
  • 副作用輕微可控:如肌肉酸痛,皆可透過運動處方調整。
     

作為臨床醫師,我經常看到病人治療結束後無所適從。這項研究正是提醒我們:「治療結束,並不代表抗癌旅程的結束。」

 

癌後運動怎麼開始?醫師的 3 個建議

  1. 先問過你的主治醫師
    每位病人身體狀況不同,運動處方也應個別化。
  2. 從「能做的」開始,不求快求穩
    不需要一開始就健身房報到,快走、伸展、體操都是好選項。
  3. 找人陪伴,設定小目標
    有人提醒、有目標追蹤,是養成運動習慣的關鍵。

     

一句話總結:抗癌路上,別忘了穿上運動鞋

這場 CHALLENGE 研究不只是一項數據,它提醒我們——抗癌,不只是手術與化療,更是一場長跑。而運動,就是你續航的最佳工具。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走在癌後人生的路上,不妨試著從一雙運動鞋、一段輕快的散步開始。這條路,不孤單,更值得堅持。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