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心理因素比你想的更重要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癌症治療 心理因素比你想的更重要

2020/04/05
  • 曾思文醫師
  • 3,604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579

癌細胞的產生,來自於基因突變,當這些原本正常的細胞因為突變而成為癌細胞,會混淆免疫系統的辨識,使人體的防禦機制無法發揮作用,進而讓癌細胞有機會長大與擴散。事實上,人體內原本就存在著好細胞與壞細胞,在健康的免疫系統下,好、壞細胞能夠和平共處,不會輕易讓壞細胞發展成癌症。

在現今醫療進步的時代,治療癌症的方法日新月異,新藥持續發明,除了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外,還有新的免疫治療藥物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的出現,這些生力軍加上個人化癌細胞的基因檢測分析,大大提升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

但是,為什麼相同期別的癌症病人,接受一樣的治療方式,有人效果很好但有些人卻反應不佳?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曾思文主任表示,治療後的差別,除了每個人腫瘤基因的差異外,其實飲食、生活習慣和情緒調整佔有很重要的影響。

曾思文主任解釋,癌症又被稱為生活習慣病,與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和心情上的失調有很大關係,多數接受癌症治療的病人,心態上都著重在有沒有新的特效藥,但卻忽略了檢視自己罹癌前後的飲食、生活習慣和情緒因素有沒有改善? 因為這些致病因素若沒排除 (包括造成抑鬱或心理壓力的原因),就算病患接受再好的藥物治療,也難保腫瘤不再復發!

研究發現,心理因素會改變人們的生理反應,包括:荷爾蒙系統、免疫系統、甚至引發慢性發炎反應,進而影響睡眠、食慾、日常活動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改變個人的健康狀態。因此,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罹癌病人的心理狀況會影響他們的存活率。例如:如果一知罹癌便一蹶不振,病況一落千丈的可能性極高,但若在積極治療後,正向看待並努力修正飲食、習慣、心情與個性,即使是已遠處轉移的第四期患者,反而常常能與癌症和平共存好幾年。

一個人的心情就是情緒和個性的綜合,這包括了遇事是否積極樂觀、正向思考;還是消極悲觀、凡事鑽牛角尖。罹癌後若能坦然瞭解自己的病況程度,也許「做最壞打算,爭取最好結果」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且癌症患者應該要珍惜並相信,目前是有史以來醫藥最發達的時代,所以專業的部分,就交給你信賴的醫療團隊。而患者要做的功課,就是平衡情緒、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並好好審視自己的內外世界,認識自我問題之所在。如此一來,癌症即有望成為可控制的慢性病,讓病人與癌症和平共處好幾年。

文章登載於聯合報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