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怪,我只是個妥瑞兒而已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我不怪,我只是個妥瑞兒而已

2020/05/11
  • 段必純醫師
  • 63,522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650

小明以前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平時喜歡和班上的同學玩在一起,與同學們相處融洽。但同學們發現他時不時的會發出一些類似清喉嚨的怪音,有時還會出現眨眼、甩頭、聳肩或是臉部怪異的表情。老師們也發現小明上課時特別容易分心,導致學習慢慢落後。

這樣的情況好好壞壞持續了一年多後,讓小明開始有些自卑和退縮。小明的父母經老師的建議,帶小明就醫後,確診為妥瑞症合併注意力不集中。小明開始於醫院定期追蹤與治療,症狀也慢慢得到緩解,這讓他在學校逐漸恢復樂觀開朗,並充滿自信,學習成績也蒸蒸日上,成為班上的模範兒。

1. 何為妥瑞症?

妥瑞症是一種神經發展性疾病而非精神疾病。妥瑞症病患會以發出一些不自主的聲音(vocal tics)和重覆性的不自主動作(motor tics)等症狀來表現。Tics 的表現在兒童非常普遍。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每一千位小朋友就有1~10位患有妥瑞症。若加上暫時性的抽動現象(Transient tics),其盛行率會高達20%~30%左右。造成妥瑞症的確切原因目前不很清楚。近年的一些研究認為可能和腦中前額葉、丘腦、基底核迴路出現問題,造成多巴胺及血清素不協調,導致多巴胺濃度過高有關。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妥瑞症可能和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且若一等親屬內患有妥瑞症,其他家庭成員有妥瑞症的機率將會比一般民眾多出 10 倍到100倍左右。另外同卵雙胞胎同時患有妥瑞症的機率也遠高於異卵雙胞胎很多。雖然環境本身並不會造成妥瑞症,但病人的症狀會因一些內在及外在環境因素而變得明顯或惡化。妥瑞症的診斷主要是藉由詳細的病史及臨床表現來判斷。

臨床上妥瑞症的診斷需要符合下列四個要件:

 (1) 有多發性的不自主動作 (motor tics)。

 (2)發生一種或多種的不自主聲音 (vocal tics)。

 (3)發生的年齡需小於 18 歲(舊的歸類為小於 21 歲),一般介於 3~18 歲。

 (4)症狀會好好壞壞反覆出現,且持續時間至少要一年。

 多數的小朋友可能因為生病或心理壓力等因素而出現一些不自主抽動表現,但沒多久就改善不再出現,此現象為短暫性抽動(Transient tics),並不是妥瑞症。


2. 妥瑞症會有哪些表現?

妥瑞症的患者會發出一些如:呼嚕聲、清喉嚨、類似狗吠的尖叫聲及吸鼻子等不自主聲音(vocal tics)和重覆性的眨眼、甩頭、聳肩、揉搓鼻子等不自主動作(motor tics)。這些不自主的抽動又可分為簡單型抽動(simple motor tics)及複雜型的抽動(complex motor tics)。不自主的聲音亦可分為簡單型聲語(Simple vocal tics)和複雜型聲語(Complex vocal tis)。各種抽動動作及聲音表現舉例如下: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單純型抽動動作(Simple motor tics)

複雜型抽動動作(Complex motor tics)

吞口水

重複的梳理和整理東西

眨眼

汙穢及不雅的動作

聳肩

反覆地敲打桌子

張嘴伸舌及噘嘴

模仿他人動作

做鬼臉

肌肉不隨意的持續收縮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簡單型聲語 (Simple vocal tics)

複雜型聲語(Complex vocal tis)

咳嗽

模仿及學習別人的話語

清喉嚨

罵髒話

吸鼻子

猥褻的句子

類似狗吠等動物的叫聲

重覆自己說過的話

發出刺耳的尖叫聲

說話的音調或音量突然改變

 

妥瑞症的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時,他們的感覺就如同日常生活中我們想要打哈欠時的感覺一樣自然,因此不建議刻意去制止小朋友這些不自主的動作或聲音。強制制止只會讓患者更緊張、不自在,進而使症狀變得更明顯。

妥瑞症的孩子除了以上的症狀外,超過80%以上的患者會同時合併其他共病,如: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21%~90%)、強迫症(20~80%)、侵略性、焦慮、憂鬱、自我傷害的行為及睡眠異常(20%~50%)等。且這些負面情況對小朋友的影響有時甚至比妥瑞症本身對小朋友的影響更大,因此家長及師長需要特別注意。


 

3. 妥瑞症需要治療嗎?

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都不需要治療,反而需要家長對妥瑞症有正確的觀念與對小病人有更多的理解,才能真正幫助到他們。當小朋友的症狀已出現嚴重不適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或是抽動症狀頻繁到會影響人際關係、干擾到周圍的人時,就應該和專業的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治療。

民間有些錯誤的觀念以為太晚接受治療會使症狀變得嚴重。事實上妥瑞症的症狀本來就像天氣一樣會好好壞壞起起伏伏,並不會因為太晚治療而加重,因此當孩子需要接受治療時,家屬不需要過度擔心或自責。

在接受藥物治療的病患,有時也會因為一些其他因素讓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需要長期服藥,使得部分家屬會擔心是否出現抗藥性或藥物依賴的情況。就目前所使用的藥物及研究資料顯示,接受藥物治療的病患並沒有藥物依賴性及抗藥性問題,因此並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妥瑞症的治療方式可分為非藥物及藥物治療兩種。根據病患的症狀及嚴重情況,現今的治療方式有1.認知行為治療;2.藥物治療;3.肉毒桿菌的局部肌肉注射及 4.深層腦刺激手術等。妥瑞症並無法被治癒,藥物及其他治療方式只能緩解這些症狀,何時需要治療以及使用哪一種治療方式等,還是需要與專業的醫師討論,並接受定期追蹤。


4. 妥瑞症還需要注意些什麼?

針對家中或身邊有妥瑞症的孩子,瞭解那些因素可能會誘發此症狀變得明顯或頻繁,並盡量減少及避免這些可能會惡化的因素,有時候症狀就可以不需特別治療而得到緩解。

一些可能會使症狀變得明顯的誘發因素如下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看電視、打電動等使用 3C 產品時 (>90%)

被告知不要動時 (>70%)

感冒、生病、睡眠不足或過度疲累時

怕被嘲笑時 (~35%)

季節變化

負面情緒 (>15%)

吃到甜食、巧克力或一些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時 (>30%)

已知妥瑞症患者有80%以上會同時合併如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強迫症、侵略性行為、焦慮、憂鬱、自我傷害的行為及睡眠異常等共病,因此老師和家屬不容忽視這些共病對小朋友的影響,必須密切觀察並告知醫師相關情況,必要時應積極接受治療,才能真正幫到這些患者。


總結

妥瑞症並不是一種可怕的病,所以家屬和病患並不需要過於悲觀、羞恥或憂心。師長們也應該瞭解這個疾病,並讓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一起認識妥瑞症是什麼,才不會讓小朋友們對此疾病有誤解,而排擠、霸凌或歧視這些病患。即使家中沒有

妥瑞症病患,一般民眾也需要瞭解這些症狀對病患所造成的困擾,並給予正向的支持和鼓勵、同情和尊重,才能陪伴他們一起克服疾病帶給他們的困擾。

文章登載於媽媽寶寶雜誌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