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垂直感染 孕期預防腸病毒保護胎兒健康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避免垂直感染 孕期預防腸病毒保護胎兒健康

2020/06/02
  • 謝錦桐醫師
  • 1,183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655

一名足月男嬰出生後立即被發現身上有許多出血點及瘀青,同時合併活力差、呼吸窘迫,因此立即被送到加護病房。

寶寶的出生體重正常,媽咪產檢過程也都正常,但是媽咪分娩前約一周時曾經發燒。追問起來,媽咪發燒時,家中有一個三歲的哥哥當時也有發燒,並且在診所被小兒科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

新生寶寶的抽血檢查報告顯示有心肌炎、肝炎、凝血功能異常以及休克引起的代謝性酸中毒。胸部X光及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皆顯示已有心臟衰竭的徵象。

因懷疑寶寶可能是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的個案,遂立即進行傳染病通報並給予免疫球蛋白與適當的支持性治療。經過兩周搶救,寶寶的狀況終於穩定下來。最後檢驗結果證實母子的病毒培養檢體均長出B型克沙奇病毒。

兒童腸病毒感染的概況

腸病毒感染是小兒科常見的感染症。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因此全年度均有腸病毒的個案。腸病毒主要透過糞口傳染,也就是所謂的病從口入。且因為腸病毒有數十種之多,即使得過了一種,還是可能被其他種感染,因此重複感染可能性也很高。


兒童感染腸病毒的症狀

在兒童身上,腸病毒最常造成疱疹性咽峽炎以及手足口症。病童的口腔常會出現許多造成劇痛的潰瘍,甚至導致病童因無法進食而須住院治療。手足口症患者的四肢、臀部周圍等還會出現水泡狀的皮疹。少數個案甚至可能侵犯到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引起重症。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的特點

新生兒指的是年齡未滿一個月大的嬰兒。這個年齡層的腸病毒感染和一般腸病毒感染有很大的不同。

  1. 病原分布不同: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的病原大約由B型克沙奇病毒與伊科病毒各占一半,而造成兒童腸病毒感染中,十分重要的腸病毒71型所占的比例只有約1%以下,因此有很大的不同。

  2. 症狀表現不同:新生兒腸病毒幾乎不會以疱疹性咽峽炎或是手足口症的型式表現,而是以發燒、躁動不安、胃口不好、嗜睡等非特異性的症狀表現,嚴重時會出現呼吸喘、心跳快、活力差、凝血功能異常等類似敗血症的症狀,嚴重時可致命,這是因為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常合併心肌炎、肝炎、腦炎的關係。


     

孕媽咪產前提高警覺

孕媽咪須留意在產前14天至分娩前有沒有發燒或是病毒感染的症狀,或是有沒有接觸到疑似有腸病毒感染的個案。若是有疑似被感染、發燒的狀況,應盡快就醫並告知醫師詳情,以做好萬全準備。大部分的新生兒經妥善治療後可以完全康復,但新生兒腸病毒感染死亡率確實較高,不可不慎。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的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孕媽咪產前14天至分娩前,應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並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嬰兒出生後,照顧者欲接觸新生兒時,均應先洗手並配戴口罩,媽媽可哺餵寶寶母奶,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但若是媽媽本身有感染的症狀尚未痊癒,則應暫時避免與寶寶接觸。


居家消毒方式

家中的消毒措施可使用稀釋一百倍的漂白水擦拭家具(例如一公升的水中加入10毫升的漂白水),使用酒精是無效的。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