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電療恐致冠心病風險 日常養護有效降低副作用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乳癌電療恐致冠心病風險 日常養護有效降低副作用

2020/07/15
  • 吳思遠副教授
  • 7,405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707

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庫顯示,乳癌是近年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成長最快速的癌別。不只發生率持續上升,台灣乳癌病患的高峰年齡約45~55歲,相較歐美國家(大約55~60歲的好發年齡)年輕了10歲左右。

因此,羅東博愛醫院腫瘤醫學中心在致力於加強乳癌治療與療效的同時,對於治療後病患的生活品質和避免治療產生的副作用等,皆非常重視。


「傷心」的乳癌電療?

放射治療(電療)是乳癌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腫瘤團隊的目標是要消滅殘餘的癌細胞。因此,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後的病人需要做放射治療、整個乳房切除的病人,若擔心有癌細胞殘留在胸壁,也會建議做放射治療。

但研究發現,冠心病風險與心臟受到的電療劑量成線性相關,平均心臟電療劑量(mean heart dose)每增加1Gy,冠心病的風險會增加7.4%。乳癌患者接受電療後5年內,冠心病風險便開始增加,並持續至少20年,心臟毒性的風險不會隨著電療時間久遠而下降。

同時,根據新英格蘭期刊於歐美大規模的研究中發現[1],乳癌治療中,左邊乳癌患者發生冠心病的風險比右邊乳癌患者高約20%。

另外,乳癌患者若有其他心臟病的高風險因素,例如:血壓高、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吸煙、肥胖等,也會增加電療後心臟病的風險。所以目前腫瘤醫學中心仍必須想盡辦法在治療乳癌與傷害心臟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如何對現行的放射治療方式或在護心實證醫學上進行改善,已成為腫瘤醫學中心努力的目標。

在避免「傷心」的研究中,我個人的臨床研究也發現,放射治療對於台灣女性的「傷心」時間與程度,相較於歐美來得快。台灣乳癌患者接受電療後2年內,冠心病風險便開始增加,且相對風險較高。該研究已發表於國際SCI論文(德國放射腫瘤學會會刊Strahlenther Onkol. 2018) [2]。


 

研究中顯示,台灣女性相對歐美不但乳癌發生時間較為年輕,且接受放射治療更「傷心」[1-3]。若要減少「傷心」的放射劑量,將放射劑量正確投射到乳房腫瘤部位,避免患者因呼吸或咳嗽等動作造成偏移,是過程中重要的環節。

除此之外,透過國際間廣泛運用的呼吸控制技術,我們也發現 [4]:病人要深呼吸,閉氣屏息約20秒,在這20秒內,放射電療師會準確監察病人胸部位置,並施以電療。病人深呼吸的時候,胸腔會擴張,肺部會膨脹,心臟會離開乳房組織,如此便可以減少心臟受電療的劑量影響,從而減低心臟併發症,提高病人存活率。而若此時再採用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或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MAT),配合呼吸控制技術,則可更有效減低心臟電療的劑量 [4]。

電療後生活上有什麼要注意?

左邊乳房接受放射治療後,心臟仍會接收到一定程度的輻射量,建議直接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改變與保養,如注意飲食,少吃高糖、高脂肪、高鹽分的食物、注意血壓、糖尿,多做運動等。建議每天做30分鐘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騎腳踏車等,積極為心臟健康做好萬全準備。


參考文獻

[1]   Darby SC, Ewertz M, McGale P, Bennet AM, Blom-Goldman U, Bronnum D, Correa C, Cutter D, Gagliardi G, Gigante B, Jensen MB, Nisbet A, Peto R, Rahimi K, Taylor C and Hall P.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women after radi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3; 368: 987-998.

[2]   Lee CH, Zhang JF, Yuan KS, Wu ATH and Wu SY. Risk of cardiotoxicity induced by adjuvant anthracycline-based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young and old Asia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Strahlenther Onkol 2019;

[3]   Yu JM, Hsieh MC, Qin L, Zhang J and Wu SY. Metformin reduces radiation-induced cardiac toxicity risk in patients having breast cancer. Am J Cancer Res 2019; 9: 1017-1026.

[4]   蔡佳宜, 李俊毅, 周志成, 林其嶪, 陳梓欣, 張秉文, 林岑臻, 陳秋萍, 陳俊佑 and 吳思遠. 乳癌病患使用主動呼吸調控系統於深吸氣閉氣與自然呼吸下之影像導引誤差探討 EVALUATE THE ERROR ABOUT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SING 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 SYSTEM IN DEEP INSPIRATORY BREATH HOLD (DIBH) AND FREE BREATH (FB) ON IMAGE GUIDED. 放射治療與腫瘤學 Therapeutic Radiology and Oncology 2018; 25: 49-57.

文章登載於康健雜誌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