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套圈圈-認識小兒急症「腸套疊」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腸子套圈圈-認識小兒急症「腸套疊」

2021/01/07
  • 段必純醫師
  • 64,773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929

王小妹是一位3歲10月大的小朋友,近期出現間歇性腹部疼痛約1個月,今年9月底因肚臍周圍疼痛,解3次草莓醬糊便,至本院急診就醫,經腹部超音波及下消化道攝影檢查確診為乙狀結腸處腸套疊,以水溶性鋇劑灌腸治療後腸套疊得以復位。

住院觀察幾日都無腹痛及解血便情況,並順利出院。因其發生的部位較不常見,出院時醫師告知家屬必須密切觀察有再次復發的可能性。出院後隔日小朋友再次出現腹痛及解草莓醬大便,再度至本院急診求診,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後,診斷為降結腸處腸套疊,此次接受鋇劑灌腸治療並沒有緩解,經醫生建議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時發現有腸套疊附近有一腸息肉,經手術治療及息肉切除後,順利出院,並定期在門診追蹤,已無腹痛及復發情況。

什麼是腸套疊?

腸套疊是一小兒科常見的腹部急症。所謂腸套疊是近端處的腸子套入遠端的腸子內, 而造成腸子的阻塞。大部分的腸套疊好發處為迴腸-結腸型約佔了80%至90% 、盲腸-結腸型約佔15%、其餘較少見的為小腸和大腸型的腸套疊,此類腸套疊大多會有一些導引病灶(leading point)存在。

腸套疊好發於三個月大至六歲之兒童,約80%病例發生於兩歲以前。新生兒或年紀較大的幼兒所發生腸套疊,大多因解剖學上的異常或導引病灶(leading point)所致,而男嬰的發生機率約為女性的四倍,其好發季節為春天及秋天。造成腸套疊發生的確切原因至今尚未清楚。


腸套疊有什麼症狀呢?

腸套疊的主要症狀有腹痛、嘔吐及解血便。

  1. 腹痛的特徵是突發且呈週期性腹痛,小朋友會每隔15-20分鐘左右就會痛一次,此時病童會哭鬧不止、 臉色蒼白甚至流汗、兩腳蜷縮至腹部,幾分鐘後腹痛消失,小朋友又會恢復平靜或倦怠嗜睡。

  2. 嘔吐初期是一般的嘔吐物,但後來可能演變成含膽汁的嘔吐。

  3. 最後是解血便,血便是由腸黏膜出血和腸黏液混合而成,大便顏色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是一非常具有辨識性及需提高警覺的特徵。近年來,腸套疊多能獲得早期診斷及治療,因此「草苺果醬血便」已較為少見。

家長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每個病嬰都會出現上述典型症狀,有些小朋友只有身體不適或哭鬧不安而被家長忽略,或因腹痛求診時多被認為是腸胃炎、腹脹或便祕所引起。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圖為草苺果醬大便
腸套疊時間若拖延太久,會造成腸道組織缺血,黏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最後導致腸壁破裂穿孔而引發「腹膜炎」,此時會有腹脹、腹部壓痛及腹肌僵直的症狀;若發炎感染擴散至全身,會造成敗血症休克,病童將呈現虛弱、心跳變快、發燒、腹脹甚至血壓下降等現象。

                                           


如何診斷?

腸套疊診斷方法包含腹部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檢查、腹部X-光及鋇劑下消化道攝影等。抽血並無法診斷是否有腸套疊。

左右滑動可以看完整內容
腸套疊診斷方式
(一)腹部超音波檢查
是一快速又無侵犯性,診斷率也非常高的工具,其診斷的準確率高達約90-100%。超音波下會看到: 1.腹部發現一段像靶子狀(target-like)的圖形
2.腸尾端發現一個圓圈圈狀(doughnut-like)的圖形
3.靶狀圖形的外環厚度大於0.6公分;4.上述圖形為持續性,意即沒有腸蠕動發生。

 (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

電腦斷層因有放射線暴露的風險,並非腸套疊第一線的診斷工具。

若病患發生部位為非常見的部位時或高度懷疑腸套疊時可考慮做電腦斷層做進一步定位檢查。

(三)腹部X光檢查

腸套疊初期的腹部X光檢查大多正常,到了晚期,病人有腸阻塞的現象,腹部X光會隱約發現右上腹部或右下腹部有一質塊影像(mass shadow),且左邊的腸氣較為減少。

(四)下消化道攝影

可同時作為診斷及治療的輔助工具,此方法會有腸穿孔或破裂的風險,

因此接受檢查後須密切觀察是否有腹部劇烈疼痛等情況。


如何治療?

  • 內科療法︰

應於四十八小時以內使用鋇劑或食鹽水灌腸回復術,約70至90%病例可以灌通。但若腸子套住已經超過四十八小時,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成功灌通的機率約50%。另外,復術失敗時,必須立即開刀治療。

  • 外科手術治療︰

有些情形並不適用灌腸回復術,像是病人已有腹膜炎的症狀,或是發病時間太久且病患生命徵象有不穩定時,就應改採開刀治療。懷疑腸道有導引病灶(leading point)或多次復發時,皆可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成功後仍應慎防復發

腸套疊若在24小時內診斷及治療,其預後較佳。

在使用鋇劑或生理食鹽水灌腸回復術治療成功後,復發率約為10%,而手術做徒手復位的復發率約為2- 5%,若手術時有切除腸子者則很少復發。

因為有復發的可能,家長必須留意小朋友出院後若再出現間歇性哭鬧,務必趕快回醫院檢查及評估,以免延誤治療。


文章登載於自由時報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