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開心農場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我的開心農場

2021/10/04
  • 1,126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medical_detail.php?PKey=1289

「這是我的菜園,裡面有小黃瓜、青椒、甜豆…」,在疫情之前,最後一次的居家訪視,大哥帶我們到他的開心農場參訪!我捲起衣袖穿著高跟鞋,帶著學生一起到菜園,這正是大哥最熱愛的開心農場,聽著他娓娓道來豐收的過程,在他臉上也出現了許久未見歡喜而滿足的笑容,或許在那短短1小時中,壓力能短暫稍稍遺忘吧。

帶領社區實習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初次家訪這位面談不到10分鐘,一位60歲左右中年男子,掩面哽咽哭泣,訴說照顧者角色壓力,尤其是在夜間照顧臥床母親最後階段中,大哥告訴我們:想用自己餘生的力量,去『陪伴』自己最重要的家人,不讓媽媽感受到孤單,在當下的我們為之動容、深受感動,尤其是在最後一次家訪道別中,結束了治療性人際關係,我們寫了卡片祝福大哥,為他加油打氣,眼神中他透露著暗淡不捨與眼淚。


在居護所帶領學生之下,我們所看到的不再只是單一個案,而是每個家庭背後都有他故事意義存在,以及家庭結構層面與價值。在社區護理中,見識到了強大專業跨團隊合作,這是需要多方面支持、多方達成共識,最後才能回饋到個案身上,這是多難得可貴。「陪伴」簡單二字,但代表的意義卻深遠,對長者來說都是非常具有安心的定心丸,這些學習過程轉換成我的教學策略,如何啟發、如何帶領學生們一起走入社區,我想初衷是最正確不過了。


過去在急性醫療多年下,來到社區帶領學生實習,除了更認識長照領域專業性之外,更是多了一份感動與反思的初心。

護理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在個案返家後,所要面臨的考驗才更大、更有挑戰性。在案家中除了透過敏銳觀察力,發現目前現存或是淺在健康問題之外,更多的是家庭因應能力改變,亦或是角色壓力與轉換,這些都是在整個家庭運作當中,更需要去評估的重要一環,承如居護所麗芬護長所言,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連結,這些遠比在病房時還要緊密與深厚。

傳遞護理的溫度是我在教學生涯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心存感恩迴向與善念,勢必能創造高層次護理價值。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