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讓生命的最後一站在「家」停靠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安寧療護,讓生命的最後一站在「家」停靠

2021/05/06
  • 張賢政醫師
  • 1,617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080

離家很遠的遊子,或是身心疲憊時,我們總想要回家。不到脆弱時分,我們不容易思考家對我們的意義,但其實就算一輩子吵吵鬧鬧,「家」永遠都不只是梳洗後休息的場所,而是心靈靠站、安頓身心的唯一地點,尤其是在面對人生的終曲時……

安寧緩和 讓末期的自我安頓更容易

生命接近終了,往往是病人感覺最脆弱的時刻,如果能在專業的照護下,不做侵入性的無效治療,改以緩和症狀的方式取代,將有助臨終病人空出更多能量安頓自己的身心,以面對與迎接生命終曲,而非讓恐懼與不安佔據人生謝幕前的每個日子。「安寧療護」依著這樣的意義而存在,期望每個臨終病人都能有尊嚴、自然的走向生命盡頭。


回家前的休憩站 讓病房多一點家的溫暖

羅東博愛醫院自2011年成立緩和醫療中心、為末期病人開設安寧病房,安寧緩和團隊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靈性關懷佛教宗教師與安寧志工。院內安寧療護的病床數雖然不多,但卻希望能透過整個團隊的用心與努力,給予臨終病人像家一般的安心照護。

9個病床、9個家庭,對緩和團隊來說,協助照顧的對象不只是臨終病人,更包含病人的主要照顧者,甚至是所有即將失去至親的家屬。

末期病人的脆弱來自於生命將盡,家屬的脆弱則來自於失去、失落與照顧病人的壓力與疲憊。在安寧病房中,緩和團隊為病人與家屬規劃的紓壓活動,包含寵物治療、園藝治療、餐車下午茶與精油按摩,仗著病床數量不多的優勢,幾乎每個活動都可以一床一床進行,甚至下午茶都能推著餐車、一床一床送餐,讓志工或社工師單獨陪著病人與家屬自在共享。也因為這樣的貼近,緩和團隊能夠更深入的了解病人與家屬的心情,甚至更進一步了解病人未盡的夢想。

安寧病房像末期病人返家前的中繼站,透過深度陪伴,緩和團隊很容易與每個家庭建立起深厚的情誼,為病人圓夢雖然不是程序中的必然,卻是緩和團隊回應病人與家屬最真摯的心意,從簡單的返家探望親友、生前告別式、家人全到齊的慶生會到病房婚禮等,只為讓病人與家屬人生中可能的缺憾得以圓滿,而這都必須仰賴團隊成員細心的陪伴、觀察與發現。


家 讓病人更有勇氣面對生命盡頭

安寧病房每位病人住院的時間平均約2週,病人離院除了過世之外,多數是急性症狀趨於平穩後得以返家,此時安寧療護的場域就轉為居家安寧療護,讓安寧團隊可以走入病人家中,緩解病人疼痛、解決家屬照顧難題,也協助照顧病人與家屬心理、社會與靈性上的需求。


對生命將盡的病人來說,「家」是他們面對自身現況,最能安然面對的環境,在熟悉的環境中度過餘生、在家人的陪伴下終老,讓他們更有勇氣面對生命的最後一段路;連結著自己在這個家打拚一輩子的回憶,就算躺在床上無法動彈,精神上也能因為熟悉而自在、堅強。

還記得有位家屬在病人過世後與我分享,描述病人生前雖因病痛而辛苦,卻因為能與家人一起面對而共同保有甜蜜且珍貴的回憶,這些回憶一一成為生命中的養分,支持著留下來的家屬;而家屬的回饋也支撐著我,成為在居家安寧這條路上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安寧居家療護 讓愛源源不斷

能在家自在終老,對末期病人來說是圓滿的結局,生命走到末期,醫藥能夠協助的部分將越來越少,要讓末期病人最後面對死亡走得坦然、走得堅強,最後一段路怎麼走、從哪走往往決定病人能否走得從容、走得了無遺憾。安寧居家療護,從醫院走進社區,少了醫院的軟硬體設備支應,對醫護團隊來說有許多困難需一一克服,但身經百戰的緩和團隊不以為苦,反而是每個家庭面對生命終曲的勇氣與家屬暖心的回饋,讓團隊能夠持續在推動安寧照顧的路上耕耘,同時將滿滿的愛再次回饋於每個需要的病人與家屬。


文章登載於康健雜誌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