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做吼叫父母,高EQ的父母教養方針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拒絕做吼叫父母,高EQ的父母教養方針

2021/08/09
  • 靳宇晨臨床心理師
  • 1,490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1210

近期十分火紅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面的女主人翁-顧佳,在形容自己為人母的感觸時說道:「我出月子的第一天,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顧佳的兒子)的媽媽。」   

是啊,在成為人母人父的那一瞬間,我們從此不再是一個人,必須承擔另一個新的生命!

但即使我們付出了所有的心力,要成為「夠好」的父母卻依舊不容易。那些自我期許下的龐大壓力,反而經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讓我們失去自己,也在不經意中傷害或烙印了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總是大吼大叫的父母」。


事實上,多數孩子確實無法控管自己憤怒的情緒。

他們可能經歷了與我們相同的情緒感受,但受限於表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好,他們只能夠選擇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來展現情緒,像是哭鬧、尖叫、在地上打滾,甚至攻擊自己或他人。過程中,父母可能會為了制止孩子的脫序行為,生氣地大叫、嘶吼,或直接出手制止,但對別人「表達」怒氣,只會強化並提升對方的憤怒程度,更可能使得孩子感到受傷、害怕或生氣,以致情緒崩潰,讓場面變得更加無法收拾。

因此,協助孩子正確地處理情緒變成了我們的工作,但要是我們在教養的過程中早已壓力過大、精疲力竭,又該如何給予孩⼦具有建設性的幫助?   

國內外許多親子教養專家有感於為人父母在教養上的棘手過程,協助整理了相關理論,幫助我們免於混亂的狀況,做個平和的父母,方能夠協助孩子在情感、才智以及社交能力上獲得健全的發展。

筆者即在參考國內外親子教養專家的相關著作下,整理出下列五項自我調整策略,協助父母在教養過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同時歸納出一些協助孩子調節、處理情緒的策略,幫助我們在孩子處於負面情緒裡頭時,能夠有效的協助孩子緩解情緒,幫助我們教導出快樂的小孩。

父母自我調整策略

  1. 覺察自己的情緒,在過程中好好照顧自己,並隨時幫自己充飽電。

  2. 提醒自己這不是緊急狀況!當注意到自己準備要發怒、大聲起來之時,幫助自己做「暫停、放下、深呼吸」等動作,再回到意識當下,避免受情緒牽制。

  3. 在準備管教之前,做任何可以冷靜身體戰鬥或逃跑反應的事情(例如:深呼吸、用冷水洗臉,或離開當下環境),避免威脅、訴諸肢體暴力。

  4. 隨時提醒自己:「你是大人。」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的每一個行為,學習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5. 找方法處理自己的情緒。請記住,你也需要宣洩!當覺察到自己無時無刻都被憤怒所困擾,且已經無法控制那些憤怒時,請尋求諮商協助,以避免在身體或心理上傷害孩子。

三項情緒處理原則

  1. 舒緩情緒:我們可以透過情感描述,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藉此平復下來。(例如:你現在看起來很難過,你好像需要媽媽抱一下!)

  2. 行為設限:建議可以採用「直述句」的方式,堅定地針對孩子的問題行為予以「設限」(例如:這個東西不是用來丟的)

  3. 解決問題:建議可以給予孩子一些「替代方案」(例如:現在必須離開,你可以選擇牽媽媽的手走,或你自己走!),或引導孩子去思考「新的處理策略」(例如:這次遊戲失敗了,不過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來想一想,還有哪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下一次做得更好!)


參考書籍:《與孩子的情緒對焦》、《愛上當爸媽這件事》、《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等。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