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步調快、壓力大,焦慮成了許多人揮之不去的問題。無論是工作壓力、人際關係,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都可能讓我們陷入焦慮的循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焦慮症,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焦慮本身並非壞事,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防禦機制,幫助我們應對潛在的威脅。然而,當焦慮過度,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需要學習如何調適。
焦慮是什麼?
焦慮本質上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幫助我們應對潛在風險。但當焦慮過度,影響生活時,就需要調適。
常見的焦慮症類型包括:
- 廣泛性焦慮症(GAD):長期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感到過度擔憂,例如工作表現、財務狀況、健康等。
- 社交焦慮症:對社交場合感到極度不安,害怕被評價、批評,甚至避免與人互動。
- 恐慌症(Panic Disorder):不可預期性、突發的極端焦慮,可能伴隨心悸、胸悶、呼吸困難等身體症狀。
- 特定畏懼症(Specific Phobia):對特定物體、情境或活動(如動物、高度、血液、封閉空間等)產生過度且不合理的恐懼。
焦慮對身心的影響
生理:心跳加速、腸胃不適、頭痛、失眠。
心理:過度思考、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
如何透過正念緩解焦慮
「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種專注於當下、不批判當下感受的練習。研究顯示發現,長期練習正念可以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減少焦慮反應,並改善情緒調節能力。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簡單的正念練習
1.正念呼吸:找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專注於自己的呼吸。當注意力飄走時,輕輕把它帶回呼吸上。
2.身體掃描:以仰臥或坐姿進行。從腳趾開始,逐步將注意力移動至腳踝、小腿大腿,然後依序上移至軀幹、手臂、肩膀、頸部,最後至頭部。
3.正念走路:將腳掌貼著地面行走。每一步專注於腳底與地面的接觸,感受身體的移動。
4.正念飲食:放慢速度,仔細感受食物的味道、質地與氣味。
如何將正念融入日常生活?
- 每天安排固定的正念時間(15-20分鐘)。
- 遇到壓力或情緒高漲時,練習放慢速度深呼吸,提醒自己回到當下。
- 在步行時,專注於腳步的移動、地面的觸感,以及周圍的環境,如風的吹拂、聲音與景色,而非沉浸於思緒中。即使是短暫的走動,如從辦公室走到茶水間,也可視為正念練習。
- 在日常中多留意身體的感受,例如伸展時感覺肌肉的變化,或洗澡時感受水的溫度與觸感。
- 每天花幾分鐘回顧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例如今天發生的令人愉快的小事、身邊的支持者或值得感激的人。這有助於培養積極的心態。
焦慮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必主宰我們的生活。透過正念,我們可以學會與焦慮共處,減少它對我們的影響,並逐步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安寧。當我們學會專注於當下,就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活出更輕鬆自在的自己。
現在,就試著深呼吸一次,感受當下的自己,讓正念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吧!
閉上眼睛,利用一點點時間,一起聽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連結:
https://youtu.be/w78cSVYpY3w?si=GBwZuEIGDRFE8aaO
https://youtu.be/fCcCq_0Niio?si=ncUahExOn5VtYn_9
羅東博愛醫院也將持續推出相關正念減壓活動及課程,歡迎加入博愛粉絲團,隨時留意本院最新活動訊息,或是若有相關問題歡迎洽詢本院林育民高專,諮詢電話03-9543131分機5420。
文獻回顧
[1] Matousek, R. H., Dobkin, P. L., & Pruessner, J. (2010). Cortisol as a marker for improvement in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16(1),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