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醫學減重中心 温翎安營養師
當談到體重管理,很多人直覺會想到「少吃多動」,但實際上,減重是一個講求「個人化」與「持續性」的過程,過於極端的飲食方式可能讓人短期內體重下降,但難以維持,反而導致復胖。
舉例來說,有些人可能會為了減重而刻意不吃澱粉,結果反而容易肚子餓時攝取過多的零食餅乾,那就本末倒置了!
因此,「吃得飽、吃的對」才是減重最核心的觀念。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型態與身體狀況,建議在專業團隊的協助下,找到屬於自己的飲食模式,這樣才能長期健康減重。
營養均衡的飲食需三餐定時定量,且少油、少鹽,對六大類食物要適量攝取。
首先我們就要來認識食物:【認識六大類食物】
食物可以分成六大類,如:水果、蔬菜類、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蔬菜類:如葉菜類、大番茄、玉米筍、菇類等
●全榖雜糧類:南瓜、地瓜、馬鈴薯、玉米、米飯、麵食就是屬於「澱粉類」
●豆魚蛋肉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含了豆腐、雞蛋、魚肉、肉類等。
除了要挑選低脂肪的部位呢,選擇的優先順序也是依照他命名的方式,盡量多挑選「植物性蛋白質」豆類為主,再來是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
●乳品類:如牛奶、起司,但也要避免有額外添加精緻糖的調味乳。
●烹調用油也要盡量挑健康油品,避免反式脂肪酸比較高的奶油、豬油等
【控制份量】
至於減重時的份量,可參考由哈佛餐盤改編成台灣飲食文化容易理解的飲食指南。
「211餐盤」
所謂「211餐盤」指的是:每餐飯的一半應該優先選擇「蔬菜和水果」,另一半則是「全榖物」和「健康的蛋白質」。
蔬果的選擇盡量越多顏色越好,全榖雜糧類可多選紫米、糙米飯或是根莖類食物;健康蛋白質就可多選擇白肉及植物性的蛋白質,並且限制紅肉及加工品。另外,也鼓勵大家每天至少要喝1500cc的開水。
提醒大家,每日餐食可參考「211餐盤」,更能輕易注意的飲食習慣,看自己是否少吃了什麼、或多吃了什麼,以及不該吃什麼。
【外食怎麼選?】
- 蔬菜:每餐至少選擇三種以上不同顏色的蔬菜。
- 主食:可選擇五穀飯、地瓜飯等高纖穀類。
- 蛋白質:可選烤鯖魚、蒸魚、滷豆腐或毛豆等。
- 烹調方式:選擇清蒸、滷煮、少油少鹽的烹調方式。
我的外食自助餐
【便利超商怎麼選?】
- 蔬菜:沙拉(需注意醬料)、玉米筍等
- 主食:烤地瓜、蒸玉米飯、燕麥飲。
- 蛋白質:無糖豆漿、雞胸肉、茶葉蛋等。
無糖茶飲、礦泉水、無糖氣泡水可當作飲品
飲食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也不可能一夕改變,循序漸進調整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太大的目標很容易放棄,所以我們可以將目標化小,拆解成小步驟,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實踐,也更有成就感。像是每次選擇健康一點的食物、每餐多咀嚼幾口、每週多準備一餐自煮等等。
這些看似微小的行動,都是邁向健康的重要累積。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自己多一份肯定,讓營養飲食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維持長期的健康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