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藏社區 居家醫療能改善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精神病人藏社區 居家醫療能改善

2019/06/14
  • 杜明哲醫師
  • 1,272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287

日前一齣爆紅的社會寫實電視劇,引發網友對精神病患者、思覺失調症的討論;其實社會上對病症誤解和汙名化,常是病人不願意出門就醫的原因之一,透過醫師的居家醫療,能夠讓這個情況獲得改善。

社區中的病人跟門診上的病人有很大的不同,後者是自己願意進來接受就醫的、家屬也願意配合;前者則是家人對疾病的認知沒有那麼強,或個案本身非常拒絕,甚至不覺得自己生病,

如果醫療端接到通報或是去家中訪視的話,經常會發現病人較常出現嚴重退縮精神症狀,或是長時間受到精神干擾如思覺失調症的幻聽、幻覺,導致他不能出門、不敢出門。

舉例來說,之前曾在社區中接獲一個強迫症個案,一般強迫症是屬於焦慮性疾患,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可以出門,也還能工作,但是該個案已經嚴重到無法出家門,我們被通報是因為他的鄰居很困擾,因為他不出家門,直接把垃圾空投丟到外面。

 

 

早期社會會把身邊罹患精神疾病的家人藏在家中,甚至連鄰居都不知道有這個人的存在,但現在隨著社會開放,家人、鄰居的通報,讓隱藏的病人被發現。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情況一般是各地衛生所護理師,透過街坊知道社區中有病人不出門、不工作,便會透過衛生所定期的聯繫會議,寫轉介單到醫院。

如果他已就診,我們就會去了解目前情況如何,如果還沒有,我們則會直接去家中訪視,因為第一次醫師還是需要看到本人,才能作治療上面的決定。精神科居家醫療一般流程其實與門診看診差不多,唯一不一樣的就是地點,醫師回到醫院後須把資料、藥單等輸入電腦,家屬需要跑醫院一趟,為病患繳費和領藥,甚至醫師為避免讓鄰居知道家有精神病人,外出會全程穿便服、佩帶識別證,交通車看起來就是一般的房車。

病人要完全欣然接受或覺得自己生病是少之又少,因此我們往往會退讓到病人至少接受我們的訪視,訪視完我們會開個藥說「這會讓你舒服一點」,若病人願意接受當然是最理想的。如完全拒絕甚至出現傷害舉動,則需啟動強制就醫流程。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