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 ∣ 羅東博愛醫院-宜蘭人的醫院 

被低估的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

2020/08/17
  • 何春生醫師
  • 2,392
  • 複製連結
    https://www.pohai.org.tw/health_detail.php?PKey=739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預計民國 115 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 20%,與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歐洲部分國家同列為 「超高齡社會」。

宜蘭縣內老年人口佔比約15%且逐年成長,根據本院骨鬆中心收案統計,縣內有許多長者跌倒後送醫才診斷出罹患骨質疏鬆症,跌倒骨折的傷害已經造成,未來更可能導致長期臥床與失能狀態;患者的疼痛或失能不僅個人感到挫折,家人照護與社會成本負擔日後勢必水漲船高。

倘若能及早發現並治療骨質疏鬆症,提供相關衛教與運動指導介入,不但能降低這不可逆傷害的風險,也可避免骨鬆造成的意外成為家庭與社會沉重的負擔。


 

骨鬆骨折 被低估的嚴重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認定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近期研究也顯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的第九名,且一旦發生骨折後,約50%患者將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一再發生骨折的骨鬆患者,其生活功能與醫療預後較差併發症較多,未來也將導致醫療與照護費用的大幅支出。

令人訝異的是,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屬於世界上年發生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亞太區年發生率最高的國家。在台灣,發生髖部骨折(跌倒後長期臥床的主因)後,一年內的死亡率約14.6%(男18%、女 11.2%),而當病人發生脆弱性骨折後,得到完整骨質疏鬆評估與治療的比例卻不到三分之一,顯示目前臨床上骨質疏鬆症後續的照護與治療仍有許多未進臻善的空間。


骨鬆所導致的骨折不但會帶來生活品質下降、罹病率上升、死亡率增加及醫療耗用增加等後果之外,還可能造成下列影響:

  1. 骨鬆性骨折後造成疼痛及失能的限制。
  2. 骨鬆性二次骨折風險大增。
  3. 骨鬆與肌少症常常是共病發生,兩者皆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跌倒更是造成髖部骨折的主因。

這也是為什麼骨質疏鬆症被稱為 「隱形殺手」的原因,患者常常不知道已罹患骨質疏鬆症,非得等到發生骨折就醫時才由專科醫師診斷出骨鬆性骨折。

不過好消息是,目前實證醫學已證明設立「骨鬆骨折的聯合照護體系」,及早介入診治骨鬆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率達20~25%,更有效節省醫療費用與照護支出,因此骨鬆患者的診治與追蹤已成為臨床上刻不容緩的重大議題。


骨折聯合照護 提升骨質健康防護力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於2012年建議各國設立FLS,即骨折聯合照護(Fracture Liaison Service)模式,並從中進行評選給與認證,評核後的醫療機構可代表其骨鬆照護模式達到國際上認可的「預防次發性骨質疏鬆性骨折準則」,稱為「最佳執業藍圖」(Best Practice Framework, BPF)。

臨床照護上FLS包含兩個層次,一為針對已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提供完整照護,此為次級預防;另一為對未發生脆弱性骨折患者,提供初級預防的照護。

目前為止台灣已有18 個醫療院所認證骨折聯合照護計畫,其中有5家醫院已獲得金牌認證。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模式主體使用個案管理師進行運作,不僅可以減少骨折的再次發生,更為整體醫療系統與長期照護端省下可觀的社會成本。研究顯示FLS可增加骨鬆骨折病人接受骨密度檢查、藥物治療之比率、改善遵醫囑性,明顯減少病人的二次骨折風險及死亡率。

羅東博愛醫院於2019年開始成立骨鬆聯合照護中心,結合骨科、復健科、神經外科、放射科、新陳代謝科與門診部,完整收案照護門診與住院的骨鬆患者,提供專業骨鬆醫療諮詢與衛教,辦理數次骨鬆日活動,並積極推廣骨鬆篩檢與骨質密度檢查,截至目前為止已收案超過一千位患者,中心個管師並提供定期回診與追蹤提醒,大大提昇患者的就醫與用藥醫從性。

骨質疏鬆症成因

骨質疏鬆症,簡單來說就是骨頭內部空洞化增加。隨著年紀增長當造骨速度比不上骨質流失時,此時會大量流失骨膠原蛋白與鈣質,使骨質含量減少造成骨內層海綿質疏鬆、外層皮質骨更單薄,結構變得更加薄脆直接造脆弱性骨折風險增加。

骨鬆造成骨內孔隙越多、骨質越薄,脊椎或髖關節骨質可能無法撐起自身體重甚至低衝擊性外力影響,此時容易有背痛、身高變矮或駝背等現象,若是外力甚至可能使脊椎壓迫性骨折因而產生。值得注意的是,脆弱性骨鬆性骨折裡最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分別為脊椎骨、股骨頸及手腕骨(橈骨) ,若是有年長患者有上述位置的骨折就得提高對於骨鬆的警覺。


臨床上骨質疏鬆症依發生原因可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與「續發性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常見停經婦女(停經後骨質疏鬆症)與七十歲以上的男女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而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則包含:

  1. 長期服用內科藥物如:類固醇治療(每天> 5 mg 或相當量3 個月以上)、荷爾蒙阻斷劑、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常見胃藥成分)、免疫抑制劑、化療藥物等。
  2. 生活習慣不良者如:鈣質攝取不足、缺乏日曬(維他命D缺乏)、抽菸、酗酒、咖啡因過量攝取、運動不足等。
  3. 內分泌失調者如:甲狀腺或副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皮質過高、性腺功能低下等。
  4. 慢性疾病患者:糖尿病、中風、帕金森氏症、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臥床或少動、器官移植等。

骨質疏鬆症也是慢性病 接受照護持續追蹤助改善

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全身性的骨骼慢性疾病,除了搭配日常飲食、負重運動來改善之外,藥物治療與持續接受照護追蹤是重要的配套措施,依據骨折聯合照護計畫,院方安排骨鬆中心個管師長期給予病人協助與追蹤,評估骨質疏鬆的各項風險、提供日常活動與營養指導、協助轉介骨鬆專科醫師、營養師、其他相關專科醫師,與定時關懷追蹤成效等,在在都可有效改善以往患者醫從度差的缺失,使檢查與治療率提高,同時也增加治療成效與降低病患的骨折率和死亡率。

因此,強烈建議若家中長者或家人經篩檢確認有骨鬆風險或確診為骨質疏鬆,千萬不要輕忽,理應前往醫療單位骨鬆中心接受照護服務,規劃後續的治療與追蹤計畫,配合個管師各項建議與醫療處方,不僅由飲食與運動中協助長者改善生活習慣,也要確保家中的環境動線安全,與藥物治療成效追蹤,才能全面降低長者們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失能與意外風險。


文章登載於康健雜誌

複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