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醫師
復健醫學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神經肌肉骨骼疼痛治療、增生治療、神經復健及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運動醫學及運動傷害、神經肌骨超音波檢查、神經傳導及肌電圖檢查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總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復健部受訓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不分科住院醫師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會員
台灣疼痛醫學會會員
美國肌肉骨骼超音波認證(RMSK)
世界疼痛學會(WIP)介入性超音波疼痛治療認證(CIPS)
2023 MSKUS大體注射工作坊進修
熱愛戶外運動的30歲王先生日前在溯溪時不慎扭傷右腳,由於疼痛難忍而就醫,經過理學評估及肌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傷及右腳內側副韌帶。在多種治療選項中,王先生考量未來仍希望能再次登山挑戰戶外運動,決定接受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王先生在經過3次PRP注射後,期間搭配復健治療後右膝功能完全康復,總算能再度走向大自然。
宜縣69歲潘姓老翁日前外出不慎摔落一層樓高水溝底部,頭部重創昏迷不起,原以為可能凶多吉少,幸運的是及時送醫後,在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精準高位頸椎手術後康復,重拾行動力外還能重回田裡務農、上下樓梯。高齡長者最怕一摔從此臥床不起,看在外人眼裡潘姓老翁重摔沒癱還能恢復正常生活,堪稱奇蹟。
因為某日突發的左側大腦缺血性腦中風,身體右側完全癱瘓無法出力,同時出現排尿困難以及吞嚥障礙的問題,經過神經內科緊急治療後,她的右側肢體依舊完全無力,後來透過積極的復健訓練,徐女士的日常自我照護功能..
如果是嚴重偏癱或臥床已久的病人,其喪失的體力和失能的現象會使得每一個步驟都較漫長。此時,機器人復健則可以使病況較嚴重的病人克服體力上的障礙盡早學習,促進神經的再學習...